收藏隨筆
聊聊柞榛
崔世榮

柞榛樹
三十幾年前,沒有商品房,改善住房,只能靠單位分房,許多家庭三代,甚至四代同居一屋也不奇怪。我考進(jìn)工商局,工商局是一個比較好的單位,由于我管基建,近水樓臺,領(lǐng)導(dǎo)也分了一個小套給我。說是套房,實際上只有五十平方,一臥一客,過道外還有一廚一衛(wèi)。這條件在當(dāng)時那個年代還是很牛的,我們小夫妻也是十分開心。畢竟有了自己的窩,有了婚房。有了婚房,就要置辦家具。那時家具都是找木匠回來加工,不時髦現(xiàn)在流行的板材,講究的是實木,要真材實料。把木匠請回來制作,每天還要管飯,要有肉菜招待,很麻煩。

南通柞榛樹原木
那時沒有電鋸、電刨,木匠勞作全是手工。每天反復(fù)在木料上鋸、刨、鉆,師傅弓著腰,木刨來回在木料上移動,盡可能使木料表面光滑平整。木刨由于長年磨擦,油光燦亮,每天收工前,木匠把木刨收拾干凈,再抹點油。老木匠不僅很愛惜自己用的刨子,而且不時炫耀地告訴我,這個刨子是柞榛的,非常堅硬。聽他介紹,柞榛是野生的,喜歡長在河塘邊上,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很稀罕了。這之后,我才知道有種木材叫柞榛木。知道柞榛木的人少,識得柞榛木的人更少。

柞榛樹的花與果
柞榛其實是南通人對柞木等幾個樹種的統(tǒng)稱,柞榛木木質(zhì)堅硬、木紋清晰自然、美如山水畫卷。柞榛家具是南通傳統(tǒng)家具的典范和代表作,被美譽(yù)為“黃花梨工”,是江蘇省級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項目。

美如畫的山水紋
柞榛家具在做工上更是獨樹一幟,風(fēng)格彰著。傳統(tǒng)工藝制作柞榛木家具時,一般不刷漆、不上色,以表現(xiàn)其流暢優(yōu)雅的自然紋理,自有一種清雅之美。不僅如此,柞榛木家具在經(jīng)過一段時間的使用保養(yǎng)后,可以形成一種紅褐色的包漿,光如嬰兒之肌膚,亮似月夜幽靜湖面。柞榛木家具往往給人堅韌平衡,溫潤親人的質(zhì)感,造型古樸典雅煞是好看。有一次,馬未都到南通來講座,他特別提到了我們南通的柞榛。馬未都人稱“馬爺”,有“京城第一收藏家”之美譽(yù),是中國收藏名家、古董鑒賞家。他講道:“我們今天熟知的紫檀、黃花梨、雞翅木、紅木、鐵力木等都是使用廣泛的家具良材,至今仍為研究者及收藏者津津樂道。在古代家具良材中,還有些地域性極強(qiáng)的品種過去鮮為人知,其中柞榛木最具代表性。柞榛家具多出自江蘇南通,地域性極強(qiáng)!闭缢,柞榛木就是南通及周邊地區(qū)特有的珍稀木種,由于這種木材生長緩慢,易蟲蛀,十柞九空,多彎曲,成材難,故柞榛木材十分難得。如皋有一做仿古家具的,善于制作柞木家具,如此機(jī)遇,我沒有錯過,定制24把明式靠背椅。后來我又請其他師傅加工一批清式太師椅。海安有一個玩家,喜歡玩柞木器,他收藏一件柞木小瓶,愛不擇手,整天把玩。古董販知道我喜歡柞木,自然不放過這信息,先后送來數(shù)件清式太師椅,有一件還很完整,做工也精細(xì),屬于目前市場的搶手貨。

崔世榮收藏的柞榛木清式太師椅